10月14日下午,湖南大学岳麓学者杰出岗教授、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的谭桂林教授应邀在我校南光一320会议室开展题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生命启蒙》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学系王烨教授主持,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及部分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与。

王烨对谭桂林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详细介绍了谭桂林的主要研究领域、丰富的学术成果与突出的学术贡献。随后,王烨向谭桂林颁发了“厦门大学人文社科至善大讲堂”纪念牌。

谭桂林以陈独秀的《吾人最后之觉悟》《今日教育方针》为切入点,围绕“回到《新青年》”的研究路径,系统阐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生命启蒙”的丰富内涵。他指出,《新青年》在译介生命新知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传播了有关生命动力与生理卫生的科学知识,也推动了个人主义与创造性生命哲学的引入,同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了人种改良与优生学说。

谭桂林进一步强调,尊重生命是新文学“生命主义”的核心理念。《新青年》所刊发的文章就提出了反堕胎溺儿的观点,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保护;而周作人、鲁迅、胡适等新文学家对“贞操论”的批判,也反映了新文学对宗法家族与封建礼教摧残女性的痛恨、对生命意义价值的尊重与珍惜。此外,围绕梁巨川殉世事件的讨论,也折射出新文学对生命价值与时代精神的积极肯定。
在创作实践方面,谭桂林以《狂人日记》《家》《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父亲的病》《病后杂谈》《倒提》等经典文本为例,阐明五四文学如何通过批判封建陋习、倡导“幼者本位”及剖析疾病与死亡的伦理前提,积极建构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现代生命伦理。
讲座尾声,谭桂林总结说,生命主义是新文化传统建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的价值与潜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掘,这为我们重审百年来的生命主义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契机。
在交流与讨论环节中,王烨对谭桂林的讲座内容作了精要总结。他指出,谭桂林从生命主义的新时代视角去解读《新青年》文献,探寻五四新文学曾被“人的启蒙”“反传统反封建”等话题遮蔽的生命启蒙命题。这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带给了青年学者们以重要的启示——经典文献是需要反复阅读的,同时我们要用时代的意识、新质的视角去解读文献,发现与探讨新的命题。其他参会教师和研究生也分别就新文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鲁迅小说的疾病叙事与死亡书写等问题与谭桂林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讲座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谭桂林与在场嘉宾合影留念。
图/周丽华
文/张佳滢
责任编辑/张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