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部委托,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厦门大学)于8月至9月,成功完成了“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项目。本次培训面向西藏那曲市比如县50名中小学语文教师,旨在提升其普通话应用能力与教学水平。
厦门大学高度重视此次培训,提前数月开展课程设计、师资遴选与平台调试。基地执行主任李焱教授在开班仪式上介绍了学校在师资、课程与往期经验等方面的充分准备。钟雪珂助理教授则结合国家语言文字政策,阐述了培训的重要意义及具体安排。

参训教师涵盖一至九年级语文教学岗位,以汉、藏族为主。尽管面临开学后工作繁忙、网络条件有限等困难,学员们仍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学习,展现出高度的学习热情与责任感。培训还配备了10名普通话水平优异的硕博士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担任助教,开展“一对一”精准辅导,确保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培训为期近两个月,共设置60课时,内容涵盖语音基础、朗读技巧、普通话测试辅导等模块。通过“一对多”辅导、模拟测试及“云上朗诵会”等多种形式,学员的普通话发音与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多位教师反馈,培训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教学能力,也增强了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信心。


此次培训是厦门大学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重要举措。普通话作为沟通的桥梁,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具有深远意义。未来,厦门大学将持续深化对口支援,为乡村振兴与语言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薛文玉
图/薛文玉
责任编辑/钟雪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