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小说学会主办、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承办的中国小说学会第15届年会暨“新时代小说:地域路径与全球视野”学术研讨会在厦门顺利举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著名作家刘玉栋,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赵利民,小说学会副会长、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春林,小说学会副会长、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张学昕,小说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周新民,小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卢翎,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马兵,《学术月刊》编审张曦,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著名作家王威廉等出席会议。来自小说学会、各级作家协会、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共计百余名理事、作家、专家学者、学生和文学爱好者参加会议。

吴义勤作开幕致辞。吴义勤对小说学会近年来的党建、制度建设、业务开展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小说学会接下来的工作进行指导。他要求,各位研究者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主动、自觉地将其融入小说研究中;研究工作不能脱离新时代小说创作的现场,要持续关注和研究那些深耕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切实加强理论思考的研究总结能力;要坚持建构中国自主话语体系,小说创作作为中国故事的主力军,要切实讲好中国故事;继续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的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开幕式由赵利民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分为大会主旨发言、主题报告、作家分享会等内容。大会主旨发言由张学昕教授主持,周新民教授和王春林教授担任评议人。王春林教授、广州华商学院郭宝亮教授、中南大学晏杰雄教授、《学术月刊》编审张曦、卢翎教授、马兵教授、扬州大学颜水生教授、巢湖学院陈振华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祁春风副教授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分别作主旨发言。各位专家学者对新时代文学起源、审美风貌、书写新趋势、审美批评重建等进行多维度解读,并就“说话”“聊斋”等传统资源在新时代写作中的吸收与转化情况进行探讨。周新民教授和王春林教授认为各位专家的报告,能够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阐发,具有非常宏阔的历史分析,又兼具对当下社会问题的热切观照,各位专家能以横跨中西、贯穿古今的宽阔视野对新时代文学现象进行透彻观察。
大会主题报告针对新时代的新地域写作、新时代小说的叙事转型与美学探索、新时代小说创作诗学三个主题,分为八个分会场进行交流。各位专家学者结合会议主题,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对文学界持续关注的“新东北作家群”“新南方写作”等地域书写的新面相进行分析,对贾平凹、王安忆、刘震云、迟子建等作家的叙事艺术、美学探索和创作诗学进行探讨,并关注了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类型文学创作和传播新态势。大家从文本出发,紧扣时代主题,真诚交流,热烈讨论,以具体作品分析新时代小说写作的新特质、新探索、新风格,又兼顾跨学科、跨媒介、跨地域的学术视角。


刘玉栋和王威廉两位作家分别作了专题分享报告。刘玉栋将自己的报告聚焦于“故乡”‘轻逸’两个关键词。他结合中外作家写作实例和自身写作经历,指出故乡是作家写作的根基,故乡的风土人情、人情世故和善恶感知对作家文学世界的建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刘玉栋从卡尔维诺的演讲吸取灵感,认为作家在处理沉重议题时,要以一种“轻逸”的方式将其演绎出来。王威廉详细讲述了自己不断打破固定界限的丰富生活经历,这些经历使得他能以一种包容、多元的视角看待各种问题。他认为作家在经历一段生活时不能做一个猎奇的局外人,而应该深入到所生活的土地。只有以内在于生活的视角书写生活,才能真正打开题材内在的富矿,将难以割舍的念想、关系和回忆呈现出来。两场作家专题分享报告由厦门大学钱建状教授主持。


大会进行了小组总结报告。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梁海、郑州大学副教授陈晨、南昌大学教授黄红春、祁春风副教授、洛阳师范学院张艳庭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丁琪教授作为分组会场的评议人,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各位专家一致认为,各小组汇报成员紧扣新时代社会现实,普遍关注文学书写中具有前瞻性、现实性的议题,能够从多维视角对新时代文学写作的叙事转型、美学探索、创作诗学等进行专业、深刻、新颖的学理分析,体现出高屋建瓴的理论深度和多元交叉的研究视野。周新民教授作闭幕致辞,认为本次会议组织有序、讨论热烈,感谢各位与会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小组总结报告和闭幕致辞由卢翎教授主持。
文/苑少波
图/朱东辉
责任编辑/吕凤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