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朱刚:苏轼的“江湖”书写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 访问次数:

2025年4月20日晚7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刚教授做客厦门大学中文系,在南光320会议室带来精彩讲座,题目为《苏轼的“江湖”书写》。本场讲座由厦门大学中文系钱建状教授主持,郭勇健教授、洪迎华副教授、窦瑞敏助理教授、李盛尧助理教授与中文系本、硕、博学生共同参与。


朱老师首先提出苏轼在诗中经常自比“鸿雁”,鸿雁往复飞翔的世界是何处呢?这就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江湖”。“江湖”本义是水域,在文化语境中逐渐被固定为在野、不在都城之义。从苏轼、苏辙上呈给朝廷的章表来看,“江湖”一词代表与朝廷相对的世界,是被“谴责”者的放逐之所。而在诗歌中,苏轼、苏辙却对“江湖”有一种“鱼鸟”之思。与固定在一地的都城不同,“江湖”是流动的。“江湖”间有山水风光、有历史遗迹、有朋友人情,相较于传统的“山林”意象更加辽阔。由此,苏轼笔下的“江湖”不再是负面意义的,而是具有丰富人文景观的诗意空间。随后,朱老师从具体作品分析出苏轼的“江湖”源头在陶渊明的“桃源”,并通过“桃源”到“江湖”的文化脉络,延伸讨论了山水画的观看方式、诗人的自我体认、对“江湖诗人”的认识,以及通俗文学中的“江湖”,为后续研究者示以门径。

讲座结束后,钱建状老师从学术风景的变换、文本细读与新读、理解之同情、诗性的学术语言四个方面肯定朱刚老师的讲座。郭勇健老师就庄子对隐逸文化的奠基作用与朱刚老师展开讨论。讲座在师生热烈的交流中圆满结束。


图文:仲皓



Copyright© 2023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