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张耕老师应邀在中文系南光楼320会议室开设了一场题为“正预期副词的反预期套叠”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中文系李湘老师主持,来自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的30余位师生到现场参加了交流讨论。

张耕老师从前贤研究的争议入手,提出以套叠模型e(p)来解释正预期副词与反预期用法之间的复杂关系,深度解答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为什么正预期副词可以被反预期标记套叠,如何解释其运行机制?(二)“果然”与“恰好、正好、真的”的区别应如何界定?这种区别对其反预期套叠现象有什么影响?(三)如果“果然”区别于“真的”,为什么会产生“果真”这样的缩合形式?(四)正预期副词的反预期套叠是否会影响副词语义的演化?

报告内容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与会老师和同学围绕正预期标记的界定标准、反预期套叠的激活条件、语言多声性因素的影响等等问题跟张耕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张老师不仅耐心解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疑问,同时也细致地介绍了从事相关研究的经验和体会。

两个多小时的讲演与讨论短暂而充实,张耕老师以深邃的理论思考、严谨的治学态度、谦逊而不失幽默的演讲风格给到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待厦大语言学专业在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与张耕老师以及其他兄弟院校师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教研合作。

(图文供稿:于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