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赛时间
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
二、参赛对象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三、参赛流程
1.申报立项:2024年11-12月
(1)报名
可个人申报,也可自行组建团队报名,具体要求参见报名方式与注意事项(见下文)。
(2)立项评审
对申报项目进行文本评审,进行立项。立项作品进入初赛。
2.初赛阶段:2024年12月底
对初赛作品进行文本评审,决出进入复赛的作品。
3.复赛阶段:2025年1月中旬
对复赛作品进行文本和答辩评审,决出进入校赛决赛的作品。
四、参赛须知
(一)主赛道作品
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NO.1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鼓励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申报。
NO.2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NO.3 科技发明制作类
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鼓励以第一作者发表发明专利的作品参赛。
各类作品都要在前期的选题方面多下功夫,提高项目的专业性与竞争力。同时注意团队成员构成,提升团队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挑战杯周期长,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必须要稳步提升作品硬实力,加强团队建设。
(二)专项赛道
挑战杯另设三项专项赛道,通过独立评审参赛(不与主赛道同时进行),之后另行发布有关通知。
NO.1 “红色专项”活动
旨在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实习等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伟大成就、接受红色教育,形成有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调研报告或视频图片等成果。
NO.2 “揭榜挂帅”专项赛道
秉承“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竞争协同机制为手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思路,聚焦“卡脖子”技术,瞄准社会重大课题及现实问题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政企发榜、竞争揭榜、开榜签约”的方式,由政府、企业等单位提需求出题,组委会面向各高校广发“英雄帖”,学生团队打擂揭榜。
NO.3 “黑科技”活动
鼓励学生提出和论证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
五、报名方式
1.报名截止时间:2024年12月16日24:00
2.可个人申报,也可自行组建团队报名,每个团队人数不得超过8人(包含队长),需填写《第十九届“挑战杯”厦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书》(附件2)、初赛文本(附件3)和项目成员信息汇总表(附件4).电子版(Word)请于2024年12月16日24:00前发送至邮箱 2514009109@qq.com;
邮件主题统一命名为:挑战杯+【项目名称】+中国语言文学系 +队长姓名(一位队长只能负责一个项目);
邮件附件命名为:申报书/初赛文本/成员信息汇总表+【项目名称】+中国语言文学系+队长姓名。
六、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必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者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必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3)新药物的研究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4)医疗卫生研究必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必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2.作品应由学生完成,具有发明点、创新点、现实性,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计民生。选题尽量具有专业性与竞争力。多注意作品的创新性、自主研发性、在所在领域的首创性,提升作品本身硬实力。注意作品的核心竞争力,多尝试将作品发表以及专利申请。学生应该充分了解,研究透彻自己的作品,以应对各种问题。
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鼓励结合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现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选题慎重,切合我国当前的形势,强调参赛作品的社会关怀。选题应该多关注社会问题,以及从自身所学知识出发,结合社会实际,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有着一定的作用。
4.参赛作品要做好自查工作,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作品的要求,接受竞赛组委会检查。一旦发现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作品,将取消作品参赛资格和比赛成绩。
5.团队应积极配合学校相关工作,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相关会议,提升团队凝聚力,了解挑战杯的新情况,新要求,新挑战。如果有给出有关人员构成的建议,也希望团队能够理解和配合。虚心听取专家建议,努力完善作品,提高作品的质量。
6. 每位参赛选手最多参加两个项目,但只能担任一个团队的队长,报名后不得更改。
七、联系方式
1. 本届“挑战杯”厦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交流咨询QQ群,群号:872149549
2. 相关附件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