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史濛辉副教授:社会语言学与语音学的交汇点——社会语音学概览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0日 访问次数:

2024年1227晚上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双聘教授史濛辉应邀于厦门大学南光320会议室开展专题学术讲座,题目为社会语言学与语音学的交汇点社会语音学概览。本场讲座由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李湘主持,助理教授许彬彬现场与谈,杨望龙助理教授、贺文瀚助理教授也参加了本次讲座与在场的中文系博士、硕士、本科生共同聆听本场讲座。

史濛辉副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社会语音学这个“年轻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该领域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在讲座中,他还特别为大家分享了几个具体的语言变异现象与相关研究:女国音现象、女王口音、“玛莎葡萄园”研究等等。以“玛莎葡萄园”研究为例,史濛辉副教授为大家介绍这是由William Labov在1960年代进行的研究,他在马撒葡萄园岛进行了语言变异实验,发现岛民对于“life”和“right”等词中包含的双元音的发音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岛民对岛的归属感和爱有着密切的关系。岛民中,特别是那些对岛有深厚感情的人,会将双元音发成[əi]和[au],这与波士顿等地的发音[ai]不同,这种发音成为了岛民身份的标志。

这些现象不仅展示了语言变异的多样性,也体现了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异的深刻影响。史濛辉副教授讲座通过这些具体案例,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社会语音学的窗口。此外,史濛辉副教授还与在场师生分享了社会语音学领域最具代表性、可读性的文献书目。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同学们对于社会语音学在汉语方言实践中还有许多困惑,史濛辉副教授结合具体实例,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们对社会语音学的研究兴趣。

李湘副教授在总结中强调,史濛辉副教授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语言研究,社会语音学是一个年轻但至关重要的语言学研究分支,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也对社会语音学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在之后会有更多的同学投入社会语音学的研究。










Copyright© 2023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