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文

华人头条正式版-曹文轩:文学创作技巧与存在隐喻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8日 访问次数:

13日下午,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所长、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教授应邀做客厦门大学“博雅茶座”,以“技巧:文学的存在或隐喻”为题展开讲座。本次活动由厦大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等单位联合承办,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身勇出席活动并致辞,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黄宇霞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黄身勇致欢迎辞,对曹文轩的莅临表示诚挚感谢,并为其颁发“博雅茶座”纪念牌。致辞中黄身勇系统回顾了其文学成就,并指出本次讲座直指文学创作的内核,不仅探讨创作技艺,更启发我们以各自的“技巧”认知世界、表达思想。最后他进一步重申大学是传承文明、培育新人的重要场所,鼓励学生应当积极参与高水平文化交流活动,提升文化品位,续写南强新篇。

曹文轩从鲁迅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名著丛书及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系列谈起,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与思想塑造的根本意义,提出“真正的阅读是重读”。在重读世界文学经典的过程中,他发掘出技巧与存在的关系,并提炼出理解技巧的三个关键词:“跳空”、“摇摆”与“陡转”。

“跳空”原为股市术语,曹文轩将其引入文学创作领域,并以《简·爱》等经典作品为例,阐释作家如何通过对时间的艺术处理,使读者在有限的篇幅中体验漫长的生命历程。曹文轩指出,“跳空”具有弹性之美,它制造出叙事的短暂休止,不仅契合生命的真实节奏,也赋予人物在有限篇章中凝结永恒的可能。与股市中无法填补的空白不同,小说中的“跳空”常可通过倒叙等手法加以充实,从而调控叙事节奏,避免平铺直叙。

曹文轩将小说运行的动力归结于“摇摆”,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获得启发,指出小说的发展同样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路径。通过人物性格、情节推进、主题表达的“摇摆”,小说得以如河流般蜿蜒流淌,持续向读者呈现多元的声音与张力,这正是文学价值的核心所在。他强调:“没有摇摆,世界不复存在;没有摇摆,文学不复存在。”小说在落笔之后,不可能作直线运动,而应如鸟群般划出优美繁复的轨迹,留下动人的曲线,最终消逝于想象的天际。

“陡转”即“陡然拐弯”。曹文轩辨析道,“摇摆”多发生在两个或多个明确对象之间,而“陡转”则往往出人意料,无从预判,却映射出生命与存在的真实状态。他以雨果《九三年》中保皇党军舰上的危机场景为例,指出接连的戏剧性反转虽出人意料,却深刻地揭示了历史与人性深处那种真实、复杂且难以预料的生存本相。

曹文轩强调关注书中的写作技巧,认为文学技巧并非浮夸的“花招”或“雕虫小技”,而是将人类无形的精神世界、繁复的生命体验,凝练为有形叙事结构的艺术转换器。它是存在的状态与暗码,是通往文学深邃奥秘、安放我们世界想象的密钥。

提问环节,现场气氛热烈,曹文轩就“作家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过度解读或者解读不足”“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技巧上的区别”等问题做出了精彩而富有启发的回答。

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原文链接:https://www.52hrtt.com/global/n/w/info/F1763188745123

Copyright© 2023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