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惟捷 ZHANG Weijie, Ph.D.
教授
邮 箱:vijay@xmu.edu.cn
教育经历
天主教辅仁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学士(2001)、硕士(2004)、博士(2011)学位,师承著名古文字学家蔡哲茂研究员。
工作经历
1. 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天主教辅仁大学全人教育中心,从事讲师、助理教授工作;
2. 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在台湾警专通识中心从事助理教授工作;
3.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职务;
4. 2015年1月-2022年2月,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担任副教授工作;2022年2月迄今,担任教授;
5. 2021年7月-2022年1月,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合作研究员为颜世铉教授。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古文字、甲骨文与殷商史
其他旁涉领域:古典学、周易、先秦历史与文化
教授课程
文字学(研究生必修)(本科生必修)
甲骨文与殷商史(本科生选修)
古代汉语(本科生必修)
古文字学(研究生方向性选修)
语言文字学导论(人文学院本科生大一必修)
甲骨文金文与商代文化(本科生选修)
认识国学经典:《周易》导读(本科生选修)
代表性成果
一、期刊论文
(一)《从甲骨金文看“瞽”、“万”的文化特色与相关问题》,《高雄师大国文学报》第35期,高雄:高雄师大国文学系,2022年4月。【THCI】
(二)《巧手捻出满室华:读《缀兴集——甲骨缀合与校释》书后》,《甲骨文与殷商史》新十一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11月。【CSSCI】
(三)《殷契研究六题》,《政大中文学报》第35期,台北:政治大学中文系,2021年6月。【THCI】
(四)《从“令王隹黄”辞例谈卜辞“王”字的指涉问题》,《古文字研究》第33辑,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8月。
(五)《史语所藏目验甲骨五则》,《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第三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
(六)《殷卜辞“樊”字构形与相关问题试论》,《中国文字研究》第30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2月。【CSSCI】
(七)《安阳大司空村新出牛骨刻辞考释与性质试探》,《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九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10月。【CSSCI】
(八)《从卜辞“亚”字的一种特殊用法看商代政治地理——兼谈“殷”的地域性问题》,《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2期。【CSSCI,最优】
(九)《里耶秦简“更名方”考释与字体相关问题浅析:兼论秦“书同文字”政策》,《厦大中文学报》第六期,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一作者)
(十)《晚商人物“师般”史迹考述──并论文献中“甘盘”的相关问题》,《甲骨文与殷商史》新八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1月。【CSSCI】
(十一)《从一版新材料看甲骨文家谱刻辞的真伪问题》,《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七辑),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十二)《卜辞“异体分工”新旧字例的整理与举隅》,《古文字研究》第32辑,长春:吉林大学,2018年10月。
(十三)“The importance of oracle rejoining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characters and the history of the Shang Dynasty”, 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2018,DOI: 10.1177/2513850218772679
(十四)《引用古文字材料为跨学科研究证据应谨慎——以卜辞与菱齿象的相遇为例》,《中原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期。本文初稿曾宣读于《【出土文献的语境】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论坛》,新竹:清华大学,2014年8月27日
(十五)《論殷卜辞中的县字》,《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六辑(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主办),成都:巴蜀书社,2017年6月。本文初稿曾宣读于中国文字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北京:人民大学,2015年8月22-24日。
(十六)《试析卜辞所谓“我家旧老臣”的释读问题》,《出土文献研究视野与方法》第六辑,2017年5月。本文初稿曾宣读于“2016出土文献研究视野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政治大学,2016年6月5日。
(十七)《论卜辞中“白羌”的有无与相关问题》,《厦大中文学报》第三期,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本文初稿曾刊登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4年1月9日)
(十八)《从古文字角度谈《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若干问题》,《历史研究》,2016年第一期【CSSCI,最优】
(十九)《略论我国火攻战法的上古渊源─以甲骨文资料为例》,《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五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本文初稿曾宣读于香港浸会大学主办“先秦诸子与战争伦理学术研讨会”,香港:浸会大学,2014年12月12日
(二十)《读契札记五则》,《甲骨文与殷商史》新四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0月【CSSCI】
(二十一)《殷商武丁时期人物「雀」史迹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八十五本第四份,2014年12月【A&HCI,THCICore,台湾地区人文学门顶刊】本文初稿曾宣读于第四届古文字与古代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古文字学青年论坛,台北:中研院史语所,2014年。
(二十二)《甲骨文字旧释新说──以史语所藏十四版腹甲为例》,台湾中山大学《文与哲》学报第廿二期,2013年6月 【THCICore,台湾地区中文学门一级期刊】
(二十三)《殷墟甲骨缀合二十二组》,台湾政治大学《政大中文学报》第十九期,2013年6月 【THCICore,台湾地区中文学门一级期刊】
(二十四)《古文字「鼄」、「
」、「
」、「
」论辨》,台北教育大学《北市大语文学报》第九期,2012年12月【TSSCI】
(二十五)《商代卜用龟腹首甲人为刮痕略探》,《文字博物馆馆刊》第一期,安阳:2013年8月
(二十六)《甲骨文研究二题》,《殷都学刊》第三期,安阳:安阳师范学院,2013年
(二十七)《论甲骨、金文中「巫」字》,《辅仁大学中研所学刊》第二十辑,2008年10月【TSSCI】
(二十八)《论《春秋》「不书」之例在《左传》中的体现》,《辅仁大学中研所学刊》第十二辑,2002年10月【TSSCI】
二、会议论文
(一)《从甲骨金文看“瞽”“万”的特色与相关问题》,发表于“新出文献与中国早期文明研究学术研讨会”,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年4月23日
(二)《再论大陆地区中学文言文教学比例提升的若干问题》,发表于“第二届海峡两岸三校中国语言与文化研讨会”,台北:辅仁大学,2021年5月1日(线上)
(三)《殷契研究五題》,发表于“《中国文字》出刊100期暨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12月12日
(四)《《周易》「咸」字用法的古文字學考察》,发表于“東亞《周易》文化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虎尾: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所,2019年11月9日
(五)《从鸟形来源与《耆夜》“秉爵”看宽柄形酒器“爵”的两个问题》,发表于“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活动大会”,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2019年10月18日。
(六)《从殷卜辞“
”字谈到西周“
”国》,发表于“第十一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开封:河南大学,2019年6月23日。
(七)《安阳大司空村新出刻辞胛骨补释》,发表于“第六届《中国语文》青年学者论坛”,厦门:厦门大学,2018年11月17日。
(八)《说宽柄形“爵”器“鹊∕雀”形象的认定问题》,发表于“出土文献与中国经学、古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11月3日。
(九)《浅论中国大陆中学文言文教育的比例变革问题》,发表于“Asia Community─2017国际汉字文化研习会” ,台中:逢甲大学,2017年12月23日
(十)《古贤「甘盘」事迹探讨与献疑―从出土、传世二重证据谈起》,发表于“古籍新诠”先秦两汉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香港中文大学,2017年12月15日
(十一)《殷卜辞「樊」字考论》,发表于“第十四届先秦两汉学术国际研讨会”,台北:辅仁大学,2017年11月19日
(十二)《谈YH127坑宾组腹甲的钻凿相关问题》,发表于第九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轴心文明交流互鉴与包容性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甲骨学分论坛,开封:河南大学,2017年6月17日
(十三)《说殷卜辞的“
”字》,发表于第六届文字发展论坛,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2017年5月27日
(十四)《中日人文学交流与共识的建立──以古文字学的现况为例》,发表于第一届早稻田大学・厦门大学「中日共同智慧的创造与可持续性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东京:早稻田大学,2017年5月20日。后收入樋口清秀等编:《日中共同知の创造》,东京:白帝社,2018年12月。
(十五)《史语所藏甲骨目验整理五则》,发表于第一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12月18日
(十六)《从西周金文看商代卜辞中的“乌”与“鸣”字》,发表于安阳文字博物馆第五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暨“鼎甲”杯甲骨文有奖辨识大赛,2015年10月21日
(十七)《从连横的一份遗稿看文字学研究在台湾的萌芽》,《第二十四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嘉义:中正大学,2013年4月
(十八)《从修订甲骨旧释看目验实物的重要性――以《乙编》八版腹甲为例》,发表于《甲骨学暨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重大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淄博:中国社科院历史所,2012年8月
(十九)《宾组卜辞文字“异体分工”现象再探》,发表于第二十二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台中:逢甲大学,2011年4月
(二十)《试论卜辞中用作忧患义之「齿」字》,发表于重庆西南大学主办:“第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甲骨金文组”,2009年11月1日
(二十一)《试论《史记・日者列传》及其相关诸问题》,《第六届先秦两汉学术国际研究生论文发表会论文集》,台北:辅仁大学,2008年11月
三、其他发表
(一)《新材料彰显“家谱刻辞”的史学价值》,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绝学回响”版(2021/12/10)
(二)《甲骨文“引棘”献疑》,发表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975(2009/11/12)
(三)《乙9055介绍》,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网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622.html(2009/9/5)
(四)《殷墟第十三次挖掘甲骨旧释校订三则》,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网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825.html(2012/10/27)
(五)《介绍一版新近清理的未著录甲骨》,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网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4107.html(2014/6/28)
(六)《安阳大司空村新出刻辞胛骨补释》,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网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0165.html(2018/5/1)
四、专著
(一)《殷墟YH127坑宾组甲骨新研》,台北:万卷楼出版社,2013年8月【独著,ISBN:978-957-739-812-3】
(二)《殷虚文字丙编摹释新编》,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7年9月【與蔡哲茂合著,ISBN:978-986-05-3107-7】
学术活动与社会服务
一、上海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学术报告“从一版新材料看甲骨文家谱刻辞的真伪问题”(2015/5/16)
二、厦门大学博士沙龙讲座“中华古文字漫话趣谈”(2015/10/16)
三、安阳文字博物馆发表文章,获颁““鼎甲”杯甲骨文字有奖辨识大赛优秀论文入选” (2015/10/21)
四、台湾中央研究院“古代中国研究”讲座“晚商异姓贵族浅谈--以伊尹後人黄多子为例”(2016/7/13)
五、厦门大学团委邀请“谈谈理解《周易》的多重面向――以乾卦的龙形象为例”(2017/3/13)
六、首都师范大学学术报告“浅谈史语所甲骨摹本的制作经验”(2017/11/2)
七、厦门市双十中学高中部讲座“商王的一天”(2015/11/22)
八、厦门市图书馆市民讲座“当武丁遇见妇好—从甲骨文看商代一位奇女子的生命故事”(2016/6/25)
九、厦门市图书馆市民讲座“驷驖孔阜,載獫歇骄——谈谈甲骨文中的皇家田猎与动物形象”(2016/9/24)
十、厦门市图书馆市民讲座“给孩子的汉字王国导读”(2017/7/9)
十一、厦门市双十中学初中部讲座“甲骨文中的动物王国”(2018/12/8)
十二、晋江市人大常委会讲座“当武丁遇见妇好”(2019/2/21)
十三、香港教育大学历史系特邀讲座“甲骨綴合與古史重建”(2019/5/26)
十四、福州大学“嘉锡讲坛”特邀讲座“徘徊卜辞中的神鸟”(2019/11/29)
十五、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深波讲座”“诞生于旋律之间的乐者——从甲骨金文看先秦「瞽」、「万」两族群的史迹与异同”(2020/6/5)
十六、台湾中央研究院“商王动物园:甲骨中的虫鱼鸟兽”系列演讲“谈谈甲骨文中的飞禽故事”(2020/9/30)
十七、台湾淡江大学历史系特邀讲座(一)“由出土材料重建历史—从甲骨文看商代一位奇女子的生命故事”(二)“由出土材料重建历史—甲骨缀合与古史新探”(2021/10/06)
十八、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深波讲座(一)“路漫漫其修远——晚商人物‘子商’的生命史迹求索”(二)“谈谈商周族徽铭文的内涵与美感特色” (2021/11/17、19)
十九、台湾海洋大学通识中心特邀讲座“古文字里的千年牵挂” (2021/11/16)
二十、台湾慈济科技大学通识中心特邀讲座“古文字中的动物王国” (2021/11/24)
二十一、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特邀讲座“出土文献与古史重光——甲骨缀合对探索消逝上古文化的重要性”(2021/12/15)
二十二、参与喜玛拉雅网络电台“百部经典文学名著课:《尚书》”“1. 为什么《尚书》自古以来号称难读” “2. 尧、舜、禹时期真的存在禅让制吗” “3. 历史是胜利者对真相的篡改” “4. 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DNA” “5.《尚书》的实用价值(答疑)”(https://www.ximalaya.com/album/20527616)
承担科研项目
一、2015年度厦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史语所安阳第十三次挖掘所得甲骨整理与研究》(10万,项目编号:ZK1110,已结项)
二、2017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基础研究年度项目《1949年运台甲骨《殷虚文字丙编》整理与研究》(5万,项目编号:FJ2017B127,已结项)
三、2017年度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安阳殷墟YH127坑卜辞综合研究》(0.5万,项目编号:JAS150076,已结项)
四、2019年度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两岸中学古文教育变革影响之对策研究》(3万,项目编号:2019R0007,已结项)
五、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史语所藏殷墟一至十五次挖掘甲骨目验整理与研究》(40万,项目编号: 19VJX113)
参与科研项目
一、参与郑州大学黄锡全教授主持之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甲骨文大词典》,项目编号:18ZDA303
二、参与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主持之2020年度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海峡两岸统一进程中的语言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JZD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