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1日 访问次数:






李焱,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文系副主任。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史、方言学史、世界汉语传播史方面的研究。以贯穿古今,沟通南北,打通东西为学术目标。注重对语言发展规律和东西方学术交流脉络的整理。


、学术履历

1.2003-2007 厦门大学中文系讲师

2.2007-至今 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3.2010-2011 韩国汉阳大学客座副教授

4.2014-2015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学者


行政履历

1.2004-2014 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研室主任

2.2005-2018 任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语言研究部部长

3.2010-2013 任中文系党支部组织委员

4.2011-至今 任汉语言文字应用中心副主任

5.2011-至今 任厦门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6.2011-至今 任福建省语言学会副秘书长

7.2013-2018 任中文系工会组长

8.2017-至今 任厦门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兼职副校长

9.2018-至今 任厦门大学中文系副主任


主要著述

1.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的儿化现象,中国语文,2002年第3

2.《醒世姻缘传》正反疑问句研究,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3

3.禁止副词“别”来源再考,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1

4.山东方言特征词初探》,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5.从语音发展规律看“谁”的语音规范问题,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

6.从差比句的比较看《醒世姻缘传〉的作者,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第4

7.从曲韵曲律看《聊斋俚曲集》的校勘,古籍整理与研究集刊,2000年第4

8.《日用俗字》考讹,蒲松龄研究,1999年第3

9.闽方言区的“字本位”普通话教学,厦门大学学报,20046月教育专刊

10.儒佛道三教与山东方言,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4

11.官话方言阳声韵研究,厦门大学中文系90周年系庆学术论文选,20114

12.从给予范畴看现代汉语V()VO格式的来源汉语史学报,2011.12

13.关联副词“倒”的演变研究古汉语研究,20113

14.《朱子语类》中的后标记比较结构,古汉语研究,2014年第3

15.论汉语使役形式向被动形式的转化,厦门大学学报,2012年第1

16.21世纪台湾地区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体系架构下的语文教材选文分析,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第2

17.台湾面向海内外的华语文教育管理和推广政策研究,海洋文明与汉语言文字书写,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18.汉语平比句的语法化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9.《朱子语类》语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20.20世纪80-90年代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

21.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第二作者),商务印书馆,2013


主要主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汉语平比句的语法化研究”,2004

2.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基于满汉合璧类白话文献的18-19世纪北京官话语法研究”,2015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珍藏明清汉语文献的发掘与研究”子课题负责人“日本珍藏明清汉语文献发掘与研究”,2017

4.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课题“福建汉语方言调查·厦门”,201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xwzumx 


上一篇:赵怿怡

下一篇:苏新春

Copyright© 2023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