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系领导带队赴四川走访校友并召开座谈会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访问次数:

为深化校友联络、凝聚发展合力,10月27日,中文系党委书记黄宇霞、系主任徐勇、副教授陈明娥、师雅惠、助理教授胡行舟等一行,赴四川走访校友企业并与在川的部分中文系友座谈交流。

黄宇霞书记就中文系目前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发展近况等内容作了详细汇报。她特别围绕人工智能对中文学科发展与就业前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与校友们展开深入探讨,希望凝聚广大校友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厦门大学中文系迈向更高水平。

四川校友会名誉会长、1979级系友何开四强调,面对AI技术浪潮,中文教育应回归根本,从教材改革与课程设置入手,引导学生多读经典、深读原著,筑牢人文根基,突出“人”的价值。1982级系友王柏霜以“我们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题发言。他指出,厦门大学中文系应立足闽南地域特色,强化学科独特性和针对性,并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中展现厦大中文人的担当。1982级系友郑光才强调,要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校期间就能积累适应社会需求的实战能力。1982级系友刘洪提出,在关注学科专业排名的同时,也应持续追踪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发展路径,拓展学生视野,增强他们步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1994级校友何林结合个人职业经历,分析了中文系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与短板。他指出,就业状况与招生质量、学科建设环环相扣,必须通过机制创新拓宽学生的眼界与出路。

厦门大学四川校友会会长、1987级系友赵越刚认为,中文系需大力加强人才引进与师资队伍建设,以此提升学科品牌与吸引力。他同时强调学术传承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贴近社会,增强就业适应力。北京校友会人文分会会长、1982级系友宋斌从用人单位角度指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三者密不可分。他建议对学生按“学术型”“就业型”“复合型”等进行分类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结果的有效闭环。

徐勇表示,系友们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提供建议,为中文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也为正在制定的中文系“十五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和举措,中文系全体师生必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传承好百年中文学脉,奋力拼搏再创辉煌。明年将迎来厦门大学和中文系105岁生日,徐勇介绍了中文系正在谋划设立的“中文学科发展/人才引育基金”,系友们表示积极响应,大家对基金的捐赠方式与使用管理等事宜进行热烈讨论。

整场座谈会中,中文系教师与校友齐聚一堂,围绕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议题畅所欲言,贡献了许多宝贵建议,对即将到来的母校105周年系列活动充满期待。系友一致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联系、凝聚共识,持续支持并参与中文系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当天,中文系一行还参观考察了1982级系友宋斌的企业成都街子寿美康养中心。

展望未来,中文系将继续与广大校友携手同行,共同绘制“中文共同体”的宏伟蓝图,让鹭岛书香远播华夏,令百年文脉生生不息。


文/李莹斌

图/李莹斌

责任编辑/李莹斌


Copyright© 2023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