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17日,“人工智能时代中文学科高质量发展峰会”在厦门召开。峰会由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高等学校文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福建文艺评论基地(厦门大学中文系)共同主办。全国众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中文学科负责人、著名学术期刊编辑、媒体代表等齐聚厦门,共商人工智能时代中文学科发展大计。

16日上午,峰会开幕式举行。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教育部中文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张福贵、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杜晓勤先后致辞。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黄宇霞主持开幕式。
张宗益代表学校对峰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祝贺。他向与会嘉宾们介绍了厦大中文学科绵延百余年的深厚底蕴,以及近年来学校推进“人工智能+”学科交叉的举措与成就。他指出,本次峰会旨在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探寻人工智能时代中文学科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崭新路径,为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推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张福贵向本次峰会的主办单位表示感谢,并祝贺峰会顺利召开。他指出,人工智能与文学是一种双向赋能的关系:一方面,公共理性的量化表达为文学研究的数据化、逻辑化、公共性赋能;另一方面,文学又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新的伦理原则与价值尺度。因此,如何以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人文学术研究的科学化、如何以人文精神来弥补人工智能工具理性的弊端,是今天这场峰会亟需思考与讨论的命题。
杜晓勤代表联合主办单位,向关心支持本次峰会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回顾了北大、厦大中文学科之间长期往来合作、互学共建的深厚情谊,并期待以本次峰会为契机,在全国各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中文学科之间搭建常态化的学术交流桥梁,共同构建中文学科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开幕式后,主旨报告会相继展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纽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西南大学、苏州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中文学科发展”“中文拔尖人才培养”“跨学科研究”“科研平台与科研团队建设”“创意写作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等议题发表主旨演讲,并展开热烈的讨论。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徐勇代表主办方衷心感谢了与会专家们的大力支持,相信专家们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中文学科发展的精深思考和阐述,一定会大力推动中文学科教学科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次峰会在热烈友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在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今天,本次中文学科发展峰会意义重大。未来,厦大中文将继续与全国各兄弟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中文学科携手并进,以更为开放的心态拥抱变革,以更具创新的思维开拓未来,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时代中文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通讯员:中国语言文学系 杨云超、林初晴、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