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91岁高龄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原文化部部长、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的王蒙,携夫人单三娅以及数十位来厦参加第十一届鼓浪屿诗会的中外诗人,于4月27日上午走进厦门大学,以“永远的文学青年”为主题与师生展开座谈交流。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超鹏,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徐勇出席。座谈会由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黄宇霞主持。

吴超鹏代表学校,表达了对各位嘉宾的热烈欢迎、对王蒙先生的崇高敬意。他向师生们介绍了王蒙先生在文学文化方面的卓越成就,并指出,王蒙是当代不多见的、全方位的大家,是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文坛巨匠。他同时向各位嘉宾介绍了厦门大学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深长文脉,并希望各位师生能以此为契机,与王蒙先生及各位中外文学名家持续深入交流,焕发南强百年文脉的时代光彩、共同续写人文精神的崭新篇章。

王蒙以三个重要的“第一”作为切入点,进行主旨演讲:第一次大规模公开演讲、第一个感受到文学魅力的时刻和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当他读到“皎洁的月儿升上了天空……”时,“皎洁”二字让他第一次感受到,经过文学的命名,世界变得更加亲近和美好;《青春万岁》的出版虽几经坎坷和波折,但仍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依旧激励着一代代的青年读者。王蒙说道,当一个人坠入“文学之海”的那一刹那,文学就会成为他与世界之间最深刻、最难以挣脱的羁绊。虽说一个人苦恋文学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从未与文学拥抱过的人,他的一生是不值得过的——文学与生活是同构的,懂文学才懂生活、才会更爱生活、才能有更多生活的幸运。在王蒙看来,人的一生应该有四个维度:第一是最基础的“活过”,但它尚未触摸到生活的意义所在;唯有进阶到“记住”的维度,才能拥有怀念、反思、懊悔、宽恕的能力,生活的价值感由此诞生;不愿让生活的记忆稍纵即逝的人们,用倾诉、描写和加工的方式将它“分享”给他人;而当插上“想象”的翅膀时,人们才终于超越了生活的局限,抵达了文学的远方。


之后,王蒙与同学们开展了亲切而热烈的互动交流。朝气蓬勃的厦大同学们与平易近人的王蒙先生一见如故,将青春的思索、写作的疑惑、文学的思考向他倾诉。王蒙先生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提问,给出了幽默、睿智、有深度的回答。面对提问“您创作的文学形象是否常有生活中的原型?”,王蒙表示,既要尊重文学的现实主义,又要享受文学虚构的乐趣,若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证上,阅读小说的趣味可要大打折扣;一位同学困惑于,受生活阅历所限,自己的创作激情有余但深度不足,王蒙笑着说:“等你也到了90岁,再谈生活阅历也不迟吧!”引发了全场的笑声和掌声。王蒙补充道,文学本就是百花齐放,能够超出现实的,生活经验既是可以突破的、也是可以被创造的。还有同学问道:“文学青年应该是浪漫的,还是务实的?”王蒙主张,真正的文学青年没有规范、没有模型,只要永葆一颗青春的心和对文学的赤诚,就是“永远的文学青年”,但要记得把身体、心灵、精神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热情洋溢中也保有一定的分寸感,幸福而快乐地读书、成长。现场金句频出,笑声、掌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70岁的“最萌年龄差”被一颗颗不老的诗心轻松跨越。



徐勇向王蒙先生诚挚致谢后,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之后,王蒙一行在吴超鹏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厦门大学校史馆、鲁迅纪念馆、近现代文学展览馆等地,深入了解厦大建校百余年来的办学发展成就和源远流长的文学脉络。据悉,王蒙于4月25日以第十一届鼓浪屿诗会嘉宾的身份来到厦门,并已在厦参加了多场文艺活动。

(中国语言文学系 杨云超、盛雪、林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