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上午10:00至12:00,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政治国际关系与哲学系讲师李曼华博士,在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南光一122教室举办了题为《修行的身体:以朱利安所谓“未思之物”论中西跨文化哲学》的学术讲座。讲座通过跨文化哲学视角,深入探讨了“身体”在中西思想传统中的哲学意涵,聚焦于“修行”“禁欲”与“身体技术”等核心概念。

讲座从尼采对禁欲主义的批判入手,梳理了西方哲学中“否定身体”的思想谱系,并引入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的“未思之物”理论,借助中国哲学反观欧洲思想中的潜在盲点。李曼华指出,朱利安的方法并非简单比较,而是通过“间距”与“之间”的思考,打破中西二元对立,揭示各自哲学体系中的未思之域。她分析认为,古希腊罗马的“精神修炼”实为一种具有转化性的自我技术,类似福柯所说的“自我关怀”;而中国思想中虽无西方意义上的禁欲体系,却发展出独特的身心“工夫”传统。她以庄子《人世间》中的“心斋”为例,说明这是一种以“气”为主体、身心合一的修行方式,不同于纯粹的精神冥想。
讲座进一步将庄子“心斋”与尼采的“修养”及“遗忘作为身体技术”进行对照,探讨二者在自我转化与生命肯定方面的异同,指出中国哲学为“修行的身体”这一概念提供了西方未思之路径,拓展了全球哲学语境下的身体理解。讲座后的提问环节,李曼华老师和听众针对身体哲学的现象学资源和分析哲学资源,以及中国古典修身哲学如何肯定身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整场讲座学术氛围浓厚,为身体哲学与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富有启发的对话视角。
文/图:李婷文
责任编辑/张耀娟